为全面提升驾驶员队伍综合素质,济宁公交二公司依托“王建立七字工作法”,系统开展岗位大练兵跟车活动。创新采用“实战化以练代训”模式,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培养体系,充分发挥王建立、谢宾、林澎骨干驾驶员示范引领作用,将“知、管、持、技、服、家、融”七字工作法深度融入驾驶全过程,通过现场跟车教学,让参训驾驶员在真实运营场景中对标先进,直观认知自身不足,切实强化专业技能与责任意识,为筑牢公交安全防线、提升市民出行服务品质夯实人才基础。
大家好!我是5路公交驾驶员李妮妮,在公司积极推进“岗位大练兵”活动的进程中,我积极参与跟车实践,今日能站在这里,向大家分享这段宝贵经历中的心得体会,我深感荣幸。
此次我跟随王建立老师跟车学习,这段经历宛如打开了一扇全新的职业认知大门。从握着方向盘的第一刻起,我便深刻意识到,公交驾驶绝非简单的车辆操控,而是关乎乘客安全、承载城市温度的重要使命。这段实践不仅重塑了我对岗位的理解,更在专业技能、服务意识与安全意识三大维度,为我带来了全方位的蜕变。
在驾驶技巧层面,王建立老师凭借多年在公交驾驶一线积累的深厚经验,每一个操作都恰到好处。在控制油门时,他总能把握精妙的分寸,做到平稳又精准,因此在车辆启动与加速的过程中,杜绝了急加速带来的乘客前倾后仰问题。而在刹车操作上,他更是技高一筹。能提前敏锐地预判路况,提前做好准备,轻踩缓刹,让车辆稳稳停下,保障了乘客乘坐的舒适与安全。这些看似平常的操作,却精准诠释了公交驾驶行业的专业标准,让“一匀四稳”真正融入日常工作。
服务意识的提升,则是此次跟车的另一大收获。王建立老师始终将“乘客需求”放在首位。为确保乘客不坐过站,王老师总是自动语音报站后,再重复口头报站,同时提醒乘客上下车保管好随身物品,语气里满是关切;遇到老人、孕妇等行动不便的特殊乘客,他会主动出面协调,招呼其他乘客让座,还常常用车内语音喇叭,以温和的语气温馨提示老人坐稳、坐好。在他身上,我明白了公交驾驶员不仅仅是简单地把乘客从一个地点运送到另一个地点,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让乘客时刻都能感受到来自公交人的温暖与关怀。
反观自身,过往的驾驶习惯暴露出诸多不足。以前,在绿灯亮起时,我起步有时过于急躁,让车厢内站立的乘客晃得东倒西歪。遇到车内人多拥挤的时候,没有时刻提醒乘客注意安全,也没有养成使用车内语音喇叭的习惯。如今想来,这些行为习惯,不仅影响了行车效率,还存在不确定的安全隐患,通过这次跟车学习,我将对照王建立老师的标准,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自觉将安全规范运营贯穿到日常运营中。
自4月份教育培训提升行动启动以来,以“一月一主题”“一月一案例”“一周一学习”为核心的培训方式,使我受益匪浅。尤其是《公交运营违规处罚实施细则》的系统学习,让我对公司的各项规定有了更透彻、更深入的掌握。从而能更严格地约束自己,主动摒弃疲劳驾驶、超速等陋习,逐步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
展望未来,我将以王建立老师为目标,持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和总结经验。在日常驾驶中,严格要求自我,牢记并恪守交通法规,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尽心做好本职工作。把“安全”永远牢记心中,立足岗位,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积极的心态、良好的情绪投入到以后的工作中,为建设济宁公交二公司的平安美好家园而努力!